時間:2017-08-22 20:50來源:中國之聲 作者:中國直升機
|
“約翰·S·麥凱恩”號導彈驅逐艦 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公共事務辦公室發表聲明稱,當地時間21日清晨,美國海軍“約翰·S·麥凱恩”號導彈驅逐艦在新加坡以東馬六甲海峽與一艘商船相撞,事故造成10名美國海軍船員失蹤,5人受傷。美國海軍和新加坡隨后展開聯合搜救工作。 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在聲明中稱,初步報告顯示,事故造成“麥凱恩”號左舷側損毀,10名船員失蹤、5人受傷。事故發生后,“麥凱恩”號繼續依靠自身動力前往新加坡。 目前,“麥凱恩”號已經抵達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路透社披露的照片顯示,“麥凱恩”號船體損毀嚴重,左舷出現一個黑色的大洞。美聯社稱,“麥凱恩”號的機械房和通訊房都已淹水。據新加坡政府的公告稱,事故發生地沒有發現油料泄漏污染或海面交通受阻的現象。新加坡港務局正在對事件進行調查。 另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麥凱恩”號4名受傷船員已經由直升機送往新加坡醫院救治,目前無生命危險。另一名受傷船員無需入院治療。此外,新加坡出動艦只、直升機和拖船,與美軍艦一起搜尋失蹤船員。 “麥凱恩”號1994年開始服役,全長154米。據悉,“麥凱恩”號正在例行訪問新加坡并執行例常巡邏任務。與其相撞的商船——“阿爾尼克MC號”(Alnic MC)油輪懸掛利比里亞旗,實際營運是由一家希臘航運公司來操作,該船建于2007年,全長183米、重達5萬噸。“阿爾尼克MC號”7月3日從韓國港口出發,原定21日傍晚7點停靠新加坡。 這是近兩個月來,美國海軍第二次發生撞船事故。今年6月17日,美海軍“菲茨杰拉德”號驅逐艦在日本橫須賀以南56海里附近海域與一艘菲律賓籍貨船相撞,事故造成7名美海軍士兵死亡,此后美軍艦正副艦長因“犯重大過失”被解職。那么,美軍軍艦為何頻繁在亞太地區發生與商船相撞事故? 軍事評論員宋曉軍指出,今年6月的“菲茨杰拉德”號和這一次的“麥凱恩”號,兩次相撞事故都發生在航運繁忙的海域,而且是發生在凌晨。 宋曉軍分析,雖然現在并不知道第二次相撞的情況責任歸誰,但兩次相撞有兩個共同的特點,第一是在航運比較繁忙的地區,一個在日本近海,還有一個在馬六甲海峽的東部,從這個角度來說相撞的概率比較大;第二是在凌晨,凌晨期間海上值班人員的注意力和精神,甚至身體狀況都不是很好。 對于為什么與商船相撞,軍艦總是受傷更重的一方,宋曉軍表示,相撞的船舶噸位決定了哪一方受損可能會更大一點,此外,相撞的部位也很重要,“比如6月11日的相撞,恰恰是撞在正睡覺的水兵艙室,使得二艙迅速被海水淹沒,傷亡人數比較多。此外,哪方受傷更重還取決于航行速度和撞擊部位。這一次是撞在‘麥凱恩’號驅逐艦的尾部,從角度、速度等各方面原因來講,軍艦一般受損的可能性大一點。而且軍艦上有200多人,人員密度遠高于商船,因為商船大部分是自動化操作,所以它的艙室未必設置在比較容易相撞的部位。” 兩個多月期間,美國軍艦發生兩次與商船相撞的事故,宋曉軍認為,如此高的頻率暴露出美國軍方近些年在亞洲近海頻繁活動而導致的一系列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