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病毒大流行毫無疑問是近年來全球出行行業用戶群體的重要轉折點。根據咨詢公司 WingX 的數據,與2019年10月相比,10月初美國商務飛機的飛行時間增長了16% ,而2019年10月本身就是自2008年以來最為活躍的一個月。對健康的關注也成為公務航空發展的重要催化劑。根據《羅博報告》數據,2020年以休閑旅行為目的的首次使用私人飛機的用戶數量增加了300%。隨著公務航空運輸客運量的增加,對環境的壓力也持續增大,如何緩解飛機對環境的影響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新燃料或能源的可持續性
根據BNPParibasBank的數據,航空運輸業碳排放最大的來源是航空燃油的燃燒,約占總排放量的79%。然而,航空業被認為是實現直接減排最困難的部門之一,因為除了噴氣式發動機,眼下并沒有真正的替代品。
短期來看,相對可行的一個切入點是使用可持續航空燃油(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以下稱SAF),這亦是目前行業主要飛機制造商們都選擇的一個替代方案。IATA數據表明,SAF在保證飛行動力的前提下,碳排放比一般化石燃料低80%,且最適合當前航空工業生態體系。SAF的應用無需對對飛機發動機帶來較大改動,對航油的輸送管道、儲存設施的影響也最小。在其它可再生能源繼續發展的同時,SAF也成為眼下最可行的替代方案。
SAF能夠大量減排,也不需要顛覆現有體系,自然成了頭部企業的熱門選擇。可是,SAF的推廣進度并不理想。據統計,2021年全球的SAF產量規模僅占全球燃料供應規模的0.1%,也未有航司將SAF作為商業飛行慣用油。
航空器的可持續性技術
航空業的供應商都將SAF視為減碳首選,技術層面也屢有突破,為何SAF還是難以普及?最大的阻力之一,是成本過高,使得運營商與航司難以負擔。
因此,除了尋找新能源替代傳統燃料以外,航空器制造商們則謀求通過發展先進技術降低飛機的油耗,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2021年發布的新機型中,多款飛機都主打環保、低耗。例如,本田飛機公司發布的 HondaJet 2600概念機,是一款航程達到中型公務機標準的輕型公務機,燃油經濟性卻超過同級別輕型飛機,碳排放更是只有傳統中型機的一半。

“公務航空正展現出勃勃生機,人們對商務航空的態度正在轉變,而這將有助于提高未來幾年內公務機的利用率和機隊規模,全球疫情更是加速了變化。隨著公務機使用率的增長,航空業的可持續發展尤為重要。” 本田飛機公司總裁藤野道格在HondaJet 2600的發布會上表示。
這不是本田飛機公司首次表現出對可持續綠色航空的關注,其旗艦機型HondaJet HA-420自推出時便是同級別雙發超輕型噴氣式公務機中燃油效率的佼佼者。結構學特性和新材料相輔相成,飛機獨特的翼上發動機支架構型幫助降低空氣阻力,而一體成型的復合材料機身的運用有效減輕了機身重量,在多種新技術的協同作用下,實現燃油效率的最大化。隨著環保議題的關注度日漸升溫,可以預見今后的公務航空新科技的焦點不僅要關注用戶體驗,也會向節能減排上轉移。開發設計兩手抓,是市場需求亦是企業責任。
運營的可持續性
飛機燃料或飛機性能不是未來綠色商務航空的唯二因素,這項全行業的目標不僅給廠商提出了要求,也給用戶的運營帶來了任務。
部分運營商已經開始制定并啟用碳補償方案,按小時收取碳補償費用,用于“補償”一次飛行所產生的碳排放。大型公務機耗油量較多,每小時收費也比輕型公務機多一些。此舉旨在令豪華出行方式更具有生態意識,但實行至今仍存在爭議。
有些地區的公務航空尚在發展中,而這或許將帶來更多可優化的空間。例如,從清一色的大型飛機,向按需選擇轉變,機隊針對不同任務向客戶推薦合適型號的機型,提供適度的飛行計劃,用更少的碳足跡跨越同樣的距離。
“綠色飛行”這一主題在當下具有相當的話題度,企業對碳排放的關注也在慢慢改變全球公務飛行的需求重點,有些企業會設置碳預算以保護環境,對出行的要求也從舒適、快捷,擴大到低排放的可持續性飛行上來。目前,各國和國際組織都制定了一系列標準和指導文件,從節能、減排、降噪等方面引領綠色航空發展。綠色公務航空的實現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多方面協同作用,共同引領綠色航空的發展。
|